文章概覽

據香港貿發局出口指數顯示,新型冠狀病疫情在香港轉趨緩和,帶動香港出口指數連續兩季回升,反映了香港出口商情緒正在好轉。

香港貿發局向近500位大灣區的高級管理人員了解六大行業,對香港如何鞏固在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作出建議,藉此評估香港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大灣區企業普遍認同香港作為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優勢,建議香港應推出新措施以便更好地發揮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法律及爭議解決中心、物流及運輸樞紐、貿易中心、創新及科技中心和商業總部的功能。

 

01

高管眼中的香港優勢和大灣區機遇

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也是國際金融、航運、專業服務、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加上"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在大灣區建設中擔當重要角色。

香港貿發局早前委託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以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方式,向近500位大灣區的高級管理人員了解六大行業,包括金融服務、物流及運輸、貿易服務、製造業、法律及仲裁調解,以及創新科技如何善用香港優勢營運業務,並對香港如何鞏固在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作出建議,藉此評估香港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此調研的目標受訪者為大灣區「9+2」城市中6個具代表性行業的高級管理者,包括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首席營運官、首席技術官等,以及其他了解公司業務運營的高層管理人員(例如財務董事,總經理)。

調查發現,該500位高管普遍認同香港作為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優勢,包括健全的法律體制、開放的營商環境、自由的經濟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及交通運輸系統,以及擁有一流的國際化人才。其中,金融服務是香港最受大灣區企業歡迎的服務,特別是商業銀行,有超過60%的受訪企業曾經或正在使用。而其次受歡迎的服務為法律、爭議解決及其他專業服務,有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曾經或正在使用,受訪者對這項服務的評價最高,他們認為這項服務的提供者多並且質量高。
另外,他們認為,未來五年對香港和大灣區最重要的發展機遇依次為:

  • 日益廣泛的新興科技應用
  • 香港與大灣區的融合包括資金的互聯互通
  • 『一帶一路』倡議帶動
  • 全球價值鏈由大灣區向外延伸
  • 大灣區內的工業升級和轉型


他們指出,香港若要鞏固作為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必須「促進大灣區內的資本流通」、「在大灣區內提升對數據信息安全的保護」、「提升香港的科研能力,如鼓勵科研活動和新興技術的應用」、「聯同其他大灣區城市實現稅務簡化及協調」以及「聯同其他大灣區提升市場監管的透明度」。

 

02

港商信心改善 但挑戰仍然不少

隨着疫情轉趨緩和,香港出口指數連續兩季回升,反映香港出口商情緒正在好轉。香港貿易發展局日前公佈第三季出口指數為25.1,較上季大幅增加6.9點,更比首季歷史低位上升9.1點。

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指出,雖然各行業出口指數都顯着反彈,但仍處於收縮領域,顯示香港出口商仍要面對不少挑戰。

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疫情初步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減弱,與上季相比,出口商遭到取消訂單、物流配送受阻及需要延遲付運的情況大幅減少,唯獨是更多受訪者指買家減少訂單(60.5%,較上季升3.5百分點),部份會因此而縮減業務包括裁員 (23%,較上季升4.9百分點)。

關家明說:「今季較少受訪者認為疫情(51.5%,下跌13.1百分點)是阻礙未來半年出口表現的最大威脅,反而多了出口商預期會受到全球需求疲弱(21.5%,升2百分點)及中美貿易關係緊張(15%,升4.2百分點)的影響。

香港貿發局經濟師嚴穎彤分析指出,就業指數則下滑2.3點至39.8,憂慮部分行業或有裁員危機。

 

03

香港要發揮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功能

香港貿發局大中華區助理首席經濟師曾詩韻引述調查報告,建議香港應推出新措施以便更好地發揮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法律及爭議解決中心、物流及運輸樞紐、貿易中心、創新及科技中心和商業總部的功能。

她表示,報告建議:"金融業方面,應促進跨境資金流通、引領金融監管制度及金融產品服務的革新,以及發展可持續金融及綠色金融;至於法律服務方面,要拓寬專業服務行業資格互認、增強香港在大灣區作為國際仲裁中心的角色,以及建立大灣區知識產權保護基地及交易平台;物流運輸及貿易方面,則須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之間的人流和物流運輸往來;對於一些尚未有國際檢測標準定義的創新服務或產品,則可建立大灣區區內統一認證機制,以加強香港在產品檢測及認證服務業的角色。"
報告亦建議香港要大力支持科技及創新行業的發展、營造大灣區城市優勢互補及協調發展的生態圈,和引進風險投資機構,以進一步加強香港作為創新及科技中心的優勢

此外,亦要加強在香港設立業務的相關優惠政策,招徠更多大灣區的企業來港設點開拓海外市場,增加香港作為商業總部的吸引力。

 

來源:GoGBA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