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1000萬,世界貿易增長繼續承壓。
而疫情暴發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政策措施:既針對外資企業當前面臨的復工復產難題,也著眼於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7月2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商務部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穩外貿穩外資的新舉措。在穩外貿方面,將繼續圍繞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的要求,抓好已出臺政策落實,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和勞動密集型外貿企業。在穩外資方面,將繼續堅持促增量、穩存量並舉,繼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做好招商、安商、穩商工作。
國際方面,在疫情沖擊之下,不少國家還紛紛擴大了投資審查的適用範圍,逐漸加大對外商投資的限制力度。
對此,高峰在發布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全球經濟正經歷巨大下行壓力,中方始終認為,越是在困難的時候,各方越應該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通過加強貿易投資合作,攜手共同應對挑戰。泛化國家安全、推行保護主義的做法傷及他人,也損及自身。」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對第一財經表示,海外疫情仍然處於快速上升的階段,經濟的蕭條與疫情沖擊疊加後,將會給今年的外貿工作帶來更為嚴重的困難和影響。但霍建國稱,增長機會仍然存在,除了強調國家支持外,企業自身也應努力開拓市場,抓住機會擴大出口。
穩外貿穩企業穩就業
6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穩外貿工作座談會時指出,要按照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要求,抓緊抓實抓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各項助企紓困政策,在積極擴大內需的同時,研究出臺穩外貿穩外資的新措施,尤其要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並助力大型骨幹外貿企業破解難題,更好支撐就業穩定。
「目前看來,一些中小微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的出口企業遭遇的困難比較大。從疫情對企業的沖擊來看,大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相對更強,在出口方面內部有更大的調劑配置余地。對中小企業來說,它可能只出口某個單項商品,一旦該商品在市場上滯銷或缺乏訂單,企業的情況很快就會變得艱難。」霍建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此,穩外貿的政策應重點兼顧中小微企業的困難。無論是信貸、房租,還是訂單和銷售方面的渠道問題,都要盡量優先幫助中小企業排憂解難,這也是穩就業的一個方面。」
在具體的穩外貿政策上,高峰在發布會上表示,主要是完善出口退稅方式,加快退稅進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強信貸、信保、擔保等融資支持;加強人員往來保障;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鼓勵建設海外倉,加大對外貿服務平臺建設的支持。
對此,霍建國認為,這一系列政策各有用武之地,其中加強融資支持這一項更為關鍵。「小企業在申請信貸時相對較為困難,可能會出現有訂單但沒有資金安排生產的狀況。因此,對於有訂單的企業要保證其信貸支持。」霍建國稱,「對於已經在出口的企業則要盡快幫助其解決退稅問題,這等於是一個資金回籠的過程。」
他還建議,中小企業應該學會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尋求客戶,爭取獲得更多的出口訂單。跨境電商業務往往是和海外倉配套的。如果中小企業在海外沒有海外倉接應,有關政策可以支持其建立或者和其他大企業的海外倉進行融合發展。
高峰介紹稱,近年來,作為新的外貿業態,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蓬勃發展,為中小微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吸納和穩定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2019年,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0%。今年前5個月,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逆勢增長,同比增長12%。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中國5月外貿進出口數據,5月份外貿出口延續了此前的增長態勢,上漲了1.4%,好於市場預期。另外,根據商務部2日消息,1~5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減少14.6%,服務貿易逆差大幅減少,出口降幅趨穩,進口降幅進一步加大,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繼續提高。
霍建國認為,6月份的外貿進出口情況可能會進一步好轉,但鑒於海外疫情發展態勢而言,當前的形勢仍不可小覷,「預計今年第三、第四季度的情況,外貿環境可能難以恢復到正常水平,疫情的沖擊會導致訂單減少或物流受阻。再加上歐美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幹擾,我國的對外貿易仍面臨著不小挑戰」。
盡管外部市場整體比較慘淡,霍建國認為,如果具體到每一個細分市場,情況則都不相同,一些國家或者一些產業可能仍然保持著訂單需求,這就需要我們更細致地研究,更精準地把握。「關鍵在於企業對外要提高把握市場機會的能力、維系好與客戶的關系,對內要提升產品質量,保證保質保量出口。」
穩外資,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因為疫情影響,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6月16日發布的《2020年世界投資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流量將在2019年1.54萬億美元的基礎上下降近40%,這將使全球FDI自2005年以來首次低於1萬億美元。
從國際趨勢來看,不少國家在疫情中收緊了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審查,縮小了對外開放的力度。商務部就此對第一財經表示:「希望有關國家能夠為各國投資者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投資環境,持續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為世界經濟和本國經濟企穩回升、重回增長軌道作出積極努力。」
國內方面,疫情發生以來,一系列的開放政策接連落地,穩外資舉措也在不斷推出,體現在具體數字上則是,今年1~5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3551.8億元,同比下降3.8%(折合512.1億美元,同比下降6.2%),比一季度降幅收窄7個百分點。
從單月來看,4月、5月的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已經開始正增長。其中4月同比增長11.8%,5月同比增長7.5%。
高峰也在發布會上介紹了穩外資的具體政策,一是加快落實新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確保新開放措施及時落地;二是抓緊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進一步擴大鼓勵的範圍,使更多領域的外商投資能夠享受稅收等相關優惠政策;三是加強重點外資項目服務工作,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和重點外資項目面臨的困難問題;四是修訂出臺《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等規章,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認為,之所以對今後一段時期的利用外資工作有信心,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有一個統一的龐大的而且日益增長的國內市場,還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良好的基礎設施、充足的人力資源以及穩定的社會環境。
崔凡撰文稱,中國開展對外經貿活動的基礎優勢來源正從勞動力便宜這一點轉變為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這是中國近年來經濟轉型的重要特征,也決定了我國外資的結構正在發生的變化:雖然有一些勞動力成本節約型外資的流入可能放緩,但更多的市場尋求型、高端制造型外資正在不斷進入,外資結構正在不斷調整轉變。
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其中,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同比分別增長42.3%、67.9%和49.8%。
同時,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近日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下稱「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自2020年7月23日起施行。其中前者由40條減至33條,後者由37條減至30條。
根據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了外資市場準入,提高制造業、服務業、農業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霍建國強調,目前我國在制造業、農業和涉及資本及債券市場的服務業領域的開放程度已經很大了。「如何讓法律盡快落地,讓外商在開放的領域真正可操作,讓外資項目能夠順利實施,這是解決‘堵點’最關鍵的一環。」霍建國解釋,也就是說,重點在於負面清單的執行以及與之結合的配套措施的實施。
但霍建國也認為,單憑負面清單的縮減,在擴大外資上力度仍然有限,因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提升我國的營商環境,加強高標準的開放,打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高峰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將會同發改委等部門切實做好落實工作,切實增強外商投資企業獲得感。
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與榮鼎咨詢合作發布的報告指出,雖然消費受到打擊,但(外資)企業仍對中國中產階層的長期崛起抱有樂觀態度。同時,在中國放寬外資股權限制後,外資企業紛紛開始收購自身合資公司的股份。譬如,大眾汽車宣布以11億美元的價格獲得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合資企業的控股權,摩根大通正以約10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控股在中國的公募基金合資企業。
來源:第一財經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