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還可以在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更進一步,先行先試,只要符合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監管要求,正常的貿易和投資需要的資金,都可以自由進出。」人民幣離資本賬戶開放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還有多遠?其中難點何在?我國應如何推進其進程?這些都成為了論壇的熱議話題。

制度和規則國際化是難點

「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實力持續增強,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計價、交易、儲備貨幣的地位不斷提升,全球範圍配置人民幣資產的需求迅速增加。」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本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

在圍繞人民幣國際化展開的「全體大會」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分兩個層面,兩方面都應推進。一個層面屬於「硬指標」,即資本賬戶全面開放和人民幣自由兌換;另一個層面是,在人民幣資本賬戶未開放現狀下,人民幣國際化仍有發展空間,如在貿易融資、對外直接投資中使用人民幣。

「從貿易融資來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國,貿易額占全球的11.4%;人民幣已經超過日元,成為世界上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但是占比只有1.9%。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貿易融資中直接使用人民幣的空間還很大。從對外投資來看,外資機構看到了海外對中國資產的配置需求,正在把人民幣資產帶到全球,推動以人民幣為載體的中國對外投資,這方面也有很大空間。」朱民表示。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瑞穗金融集團講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王江表示,從貨幣使用率、儲備貨幣等數據來看,人民幣占比仍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金融體系在全球的地位滯後於中國經濟的地位。

王江相應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人民幣在岸市場應進一步開放,包括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開放;二是制度和規則也應是開放的,但要結合國情、公開公平、相對穩定;三是資本賬戶開放,在在岸市場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資產在全球有效配置。

朱民也表示,制度和規則的開放,將是下一步人民幣國際化的重點。

在建設與國際接軌的法治和規則環境方面,潘功勝表示,高水平的法治和規則環境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基礎和保障,法律法規及政策的完善程度、透明性及可預期性,是市場參與者信心的關鍵。結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實際需要,人民銀行、外匯局會同相關部門,支持上海在金融法律和規則體系方面更多地先行先試,如證券名義持有和多級托管制度、結算交收方式、信息披露、會計準則、投資者保護、金融違法行為查處,加快高水平金融法律的供給,加快與國際接軌,形成高質量的金融營商環境。

資本項目開放有兩大挑戰

就資本賬戶開放而言,朱民表示,這方面中國面臨兩大世界性難題。「資本賬戶開放有兩重概念,包括外國資本的進出以及本國資本特別是居民資本的進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標準,資本賬戶開放下有43項,中國已經在34項上放開,但我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還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和資本賬戶開放管理怎麽結合起來,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這次疫情期間,曾有近1000億美元資金在短短8周內流出新興市場,同期規模遠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我們仍然不能低估跨境資本自由大幅流動對於當地金融市場的影響。」朱民表示,「目前國際上對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的監管要求越來越嚴,怎樣把居民資金的流動和嚴格的反洗錢、反恐融資等監管框架結合起來,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已經走了85%以上的路,但我們還是要考慮到宏觀穩定以及符合國際慣例的監管。如何發展取決於進一步的改革和開放。」朱民表示。

王江認為,以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的體量而言,一定範圍內的海外資本進出所帶來的風險是可控的;相比之下,資本賬戶開放更具有挑戰性的地方在於國內資本怎麽流出。「國內居民有在全球做資產配置的需求,但直接在海外投資可能會帶來比較大的風險。」王江說,「實際上,我們有現成的金融工具,可以在風險完全可控的前提下,使資本投入到全球市場。比如通過CDR(中國存托憑證),資本並不會直接流到國外去。又如TRS(總收益互換),對境外機構投資者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潘功勝表示,近年來,結合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上海科創中心等國家戰略落地實施,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已經在上海實施了高水平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開放政策,並在外債融資、資產跨境轉讓、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創新開放舉措,有效提升了上海資本項目開放水平。下一步,人民銀行、外匯局將繼續支持上海率先實施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對外開放;同時,也將加快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健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審查機制,做到對外開放和風險防控一體推進。

 

 來源:金融時報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