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雲湧的珠江口,逆勢迎來衆多大項目。

  廣東省交通集團大數據中心等18個數字新基建項目相中廣州、生益科技覆銅闆生産項目等16個項目選擇東莞、中海殼牌牽手惠州、中青北鬥Sip系統級封裝項目等32個重點産業項目落子珠海……5月以來,超2000億元項目在珠江口落地,全球資本積極布局大灣區。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溫洋接受南方城市智庫采訪時表示,新一輪項目沿海布局,是疫情下經濟重啓的很好突破口,其中新基建與臨港經濟相互交融值得關注,可進一步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加快珠三角經濟複蘇的腳步。

  超2000億項目集聚珠江口

  5月26日,珠海舉行重點産業項目集中簽約儀式。32個重點産業項目落地,總投資額達567億元,涵蓋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文化旅遊、現代服務業等各領域。

  5月17日,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在廣州、北京、荷蘭海牙三地「雲簽約」,總投資約396億元,項目落子惠州大亞灣。

  不到一個月前的4月22日,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在北京、廣東惠州、美國達拉斯三地「雲開工」。屆時,大亞灣石化區将出現兩個世界級石化項目同時施工的壯闊景象。

  5月15日,生益科技覆銅闆生産項目、菜鳥智能物流骨幹網華南核心節點項目等16個重大項目花落東莞沙田,意向投資額達903.8億元。沙田鎮緊鄰東莞港,可以預見,一個涵蓋現代物流、精細化工、智能制造、跨境電商、糧油貿易、文化旅遊等多個領域的現代臨港産業體系正在東莞加速形成。

  5月8日,「數字基建雲聚廣州」廣州市首批數字基建重大項目簽約、揭牌活動在南沙舉辦,現場簽約項目18個,投資額達386.37億元……

  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超2000億元大項目争相布局珠海高欄、廣州南沙、東莞沙田、惠州大亞灣等地,是國内外資本對珠三角投資價值的認可。

  新基建項目引人關注

  今年全國兩會,「新基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産業升級。南方城市智庫發現,在珠江口沿岸區域的臨港項目中,新基建所占的比例不小。

  景旺電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打造的高端電子産品産業化項目,其總投資額約爲50億元。該項目落地高欄港區,将生産應用于5G、雲儲存等領域的電路闆,預計今年投産。

  「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帶動高端電路闆的需求上升。」景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羽介紹,在高欄港區建設高多層和HDI産業化項目,正是制造應用于上述領域的電路闆。

  廣州港集團相關負責人接受南方城市智庫采訪時表示,目前廣州港集團在新基建方面投資超100億元,在建項目既有廣州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廣州南沙國際物流園、國家智慧養老應用示範基地等,同時還有廣州港數據标準治理及數據平台、廣州港集裝箱智能理貨平台等一大批智慧港口建設項目。

  今年3月31日,招商局港口集團與金融壹賬通将以區塊鏈爲底層技術,共同推動智慧港口建設,打造大灣區港口物流及貿易便利化區塊鏈平台。去年6月24日,招商局港口集團協同中國移動深圳分公司、華爲在深圳南山區海星碼頭創建了港口行業首個5G智慧創新實驗室。

  數字經濟巨頭騰訊對臨港區域也格外關注。

  去年11月,騰訊以85.2億元挂牌價成功競得寶安大鏟灣A002-0076宗地,計劃建成深圳「互聯網+」未來科技城。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5月18日在南方日報《聚焦新基建,搶占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先機》署名文章提到,騰訊将努力成爲大灣區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共建産業互聯網新生态。

  近年來,騰訊雲完成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IT基礎架構與平台搭建,幫助佛山鋼聚人倉儲公司實現數據上鏈,解決大宗商品貨物确權及倉單登記問題;作爲廣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南沙區日前簽約「數字新基建」項目共18個,涉及5G示範應用、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平台、跨境電商、新能源及智能電網等領域,簽約投資額占全市五分之一。

  通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廣深臨港區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産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南方城市智庫發現,其中産業升級邏輯從過去強調傳統産業擁抱互聯網,向互聯網産業與傳統産業相互擁抱轉變。

  溫洋解釋,新基建在廣州、深圳臨港地區集聚,除物流因素,政策優勢、科創優勢是一大考量。在珠江口,包括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深圳前海都有廣東自貿區政策優勢,更便利數字經濟在臨港地區集聚。

  助力全産業鏈灣區崛起

  港口經濟,是灣區經濟的基本特征。港口不僅僅是交通樞紐,也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節點。由于港口的存在,物流、石化、造船、金融等産業集群得以在海岸線集聚,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技術和勞動力,使得依托港口發展的城區成長爲大都市乃至都市圈,紐約、東京等國際大都市,都是沿着這樣的軌迹發展起來的。

  在中國經濟版圖,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以及環渤海經濟圈顯示出較強的臨港經濟形态。珠三角港口的發展與珠三角經濟圈、都市圈的成長密切相關。

  英國勞氏日報發布2019年全球百大集裝箱港口吞吐量最新榜單,其中深圳港排名第4、廣州港第5、東莞港第46、珠海港第81,加上惠州港、中山港,大珠江口的港口群推動珠三角臨港經濟順勢崛起,憑借改革開放先行一步以及毗鄰港澳優勢,珠三角成爲一個世界制造業基地,形成深莞惠、廣佛肇、珠中江三大都市圈。

  進入大灣區建設時期,一方面,珠三角港口合作愈發密切。

  5月19日,廣州港穿梭巴士「穗港902」裝載35個TCL空調器出口重箱從中山港航内貿碼頭駛出,标志着「中山港—南沙港清關航線」成功首航,進一步推動中山港航與南沙港的互聯互通。

  去年10月22日,惠州港與深圳鹽田港正式形成組合港。粗略測算,每年将有500萬噸貨物用「惠鹽組合」方式進出境,爲企業降低1000萬元成本。

  另一方面,臨港經濟與新基建呈現交叉交融态勢。面臨新時期中國區域發展格局不斷重組新形勢以及新基建建設大潮,珠三角經濟區域發展格局、産業結構和發展戰略在迅速調整。

  按産業分類統計,日前珠海簽約項目中電子信息産業項目最多,達到7個,投資額達126.5億元,彰顯出珠海重點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心。

  5月26日珠海簽約項目中,落地鬥門的通信芯片項目——中青北鬥Sip系統級封裝項目是3個投資額超50億元項目中的一個。

  選址鬥門區新青科技工業園的深圳中青北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資50億元,建設Sip封裝項目基地,将先進的北鬥信息技術融入5G物聯網時代。

  「如果我們把新基建、數據要素和産業互聯網的三者關系比作‘路—油—車’,那麽産業互聯網與新基建的緊密結合,就如同未來智慧交通所必需的車路協同。」馬化騰表示。廣州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益波表示,通過5G、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對港口操作系統改造,有助于提升港口運營效率。

  研究成果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長0.5%至0.62%。臨港經濟與5G爲旗艦的新基建項目在廣州、深圳臨港地區會師,将爲粵港澳大灣區産業數字化注入新動力。

  在新基建建設風潮下,珠三角尊重各地資源禀賦,基于各自比較優勢落地項目,臨港經濟呈現更加豐富多元的新變化。從近年以來珠三角臨港地區新引進的産業項目看,在廣州、深圳向新基建發起沖鋒時,東莞、惠州臨港經濟也不斷向更高端領域攀升。

  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統籌」「雙勝利」的要求下,包括臨港、空港、鐵港經濟因有強大的集聚效應,比較而言有更高、更安全的投資效益,更容易在低迷經濟中殺出重圍。有着更長海岸線的深莞惠都市圈,顯示出更強勁的臨港經濟崛起态勢。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的意見》公布,将着重培育發展十大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南方城市智庫觀察,在這一波産業項目啓動進程中,珠三角中心城市臨港地區将呈現臨港經濟與新基建互爲交叉、齊頭并進之勢,率先拉動區域經濟複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向全産業鏈灣區加速邁進。

 

來源:南方網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