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工信部發布了第33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公告》,小鵬汽車作爲被許可的整車生産企業在該批公告中予以發布。這意味着,小鵬汽車肇慶工廠已獲得了生産資質,粵港澳大灣區又新增了一處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

  作爲全國重要汽車制造基地,粵港澳大灣區一直在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車産業,加速構建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随着前期布局的多個項目相繼落地,産業集群已初具規模優勢。而在剛剛發布的《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也明确提出,優化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肇慶爲重點的汽車産業區域布局,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共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産業集群。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帶去的五項建議中也提到,要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勢的機遇,帶動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高效發展,要科學規劃布局,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做好零部件行業發展規劃;加大技術投入,突破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瓶頸;加強汽車産業協同,提高新能源汽車整體行業競争力;改善産業環境,加強新能源汽車配套建設。

  布局▶▷

  多個項目相繼落地

  據了解,肇慶小鵬汽車智能網聯科技産業園,規劃總面積達3000畝,其中整車生産項目占地面積1500畝,工廠廠區共設有沖壓、焊裝、塗裝、總裝、Pack五大車間,擁有4種不同車型總裝柔性生産線及一條柔性電池合裝線,共計設置264台智能工業機器人。各生産車間已于2019年9月完成全面封頂。

  目前,小鵬汽車已經進行預生産進行設備調試,通過小鵬P7工程試制車的小批量試生産,已經跑通并驗證整個生産流程。

  而與小鵬肇慶工廠僅有50公裏遠的佛山南海,一汽-大衆華南基地正在加緊MEB平台的建設,計劃年内實現首輛基于MEB平台、續航裏程可達500公裏的純電動汽車下線。按照規劃,佛山公司還是一汽-大衆電動汽車戰略落地的樣闆工廠,未來幾年内,華南基地将持續推出多款純電動車型,爲汽車消費用戶提供更爲綠色、智慧的汽車出行服務。

  事實上,除了現有項目的陸續投産,得益于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産業規模的升級,産業集群已初具規模,接下來還将有更多“後來者”會加大資金投入,加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

  不久前,廣汽豐田以9.19億元拍下廣州市南沙一處工業用地,将投建第五條生産線,計劃年産能20萬輛,基礎配套工程的總工期爲1100日曆天。而在2019年5月,廣汽集團便發布了《關于廣汽豐田及廣豐發動機項目投資建設的公告》,指出廣汽豐田将實施新能源車産能擴建項目,項目總投資113.3億元。

  今年3月份,豐田完成與比亞迪的合資,成立了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深圳,注冊資金3.45億元人民币。雙方将合作開發純電動轎車和SUV以及所需的動力電池,未來生産出來的車型将挂豐田的品牌LOGO,計劃2025年投入市場。

  2019年6月,恒大集團宣布計劃投資1600億元在南沙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等項目。其中,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生産基地将建成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未來年産100萬輛整車的生産基地;新能源電池研發生産基地将建成50GWh生産規模的動力電池超級工廠;電機研發生産基地将建成可配套100萬輛整車的電機和電控系統生産基地。

  潛力▶▷

  市場持續向好發展

  随着多個項目的相繼落地,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産業格局将逐步奠定,市場也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

  數據顯示,2019年廣汽集團全集團累計銷售新能源乘用車5.69萬輛,同比增長135.9%;自主品牌廣汽新能源全年銷量4.22萬輛,同比增長110.6%。今年前4月,雖然受疫情影響汽車行業整體銷量遭遇兩位數的下滑,但廣汽的新能源銷量卻取得逆勢增長,4月銷量5281輛,同比增長55%;1-4月新能源車銷量約1.59萬輛,同比增長85%。其中,廣汽新能源4月銷量4006輛,同比增長125%,環比增長14%;1-4月銷量1.19萬輛,同比、環比增長均超94%。

  而據中國汽車研究中心數據,2020年4月小鵬G3上險量達到1233輛,1-4月總上險量達到3564輛,配備智能版本的車型占總體上險量的90.4%。這也意味着,小鵬G3在4月以及累計上險量均取得純電A級SUV市場第一、純電全級别SUV市場第二、C端用戶占比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一的成績。

  分析指出,今年以來,鼓勵政策暖風頻吹,新能源汽車産業将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期。這其中,粵港澳大灣區作爲全球主要的生産基地,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必将迎來新機遇,并将推動已經具備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能源頭部車企誕生。

  就在5月21日,廣汽新能源最新車型埃安V已經到店,預售價17萬元,該車自4月底啓動預售以來,訂單火爆,第一階段可享受“預售權益”的1500輛已被搶購一空。

  建議▶▷

  集群效應提升發展質量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雖然是新能源汽車産業布局較早的區域,集群效應也初步呈現,但仍有單兵作戰、技術研發相對分散等特點。無論是自主研發的車企,還是引進國外技術的車企,它們之間缺乏資源共享和産業鏈統籌,而且傳統企業與新勢力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對抗競争關系。

  那麽,如何才能進一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如何才能進一步形成合力布局未來出行的戰略高地?

  按照《意見》内容,未來汽車行業的“重頭戲”是推廣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網聯汽車,擴大高端車型比例,提升新能源車比重,建立安全可控的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顯著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結合國内外汽車産業發展的新趨勢,立足現有汽車産業園區基礎,優化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肇慶爲重點的汽車産業區域布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産業集群。

  換句話說,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産業要獲得快速發展,必須發揮出集群效應,提前做好産業規劃,高屋建瓴地謀劃長遠發展。對此,曾慶洪将在建議中重點提及:“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勢的機遇,帶動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高效發展。要科學規劃布局,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做好零部件行業發展規劃;加大技術投入,突破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瓶頸;加強我國汽車産業協同,提高新能源汽車整體行業競争力;改善産業環境,加強新能源汽車配套建設。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人才優勢、創新能力和消費潛力,形成産業集群效應,實現大灣區創新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和先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分析指出,面對新的産業環境,一方面要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同時,還要鼓勵跨行業跨産業合作,搭建高校、企業、金融、市場多種要素集聚融合的創新平台,加快引導科技成果對接市場,鼓勵高校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汽車等方向相關學科的建設、拓寬人才培養途徑等,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加大投資力度。

 

來源:南方網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