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不斷出臺,對外開放取得明顯進展。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家外資獨資或控股金融機構獲批,2020年1月份、4月份、12月份,合資壽險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將分別取消(合資壽險公司、期貨公司均為2020年1月1日取消)。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預計明年大概率會落地擴大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金融業在加速對外開放的同時,需要註意金融制度改革與擴大開放的步伐相匹配,同時也需要加強風險防控和金融監管。

對外開放政策頻出

自2018年博鰲論壇上,我國公布11條金融開放措施後,今年7月份,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又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圍繞上述兩次金融業對外開放11條舉措,今年以來,央行、銀保監會和證監會先後頒布多項文件,使金融業對外開放加速落地。

今年5月份,銀保監會公布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12條具體的新措施,7月份又研究發布7項對外開放新政措施,兩輪共計出臺19條開放措施。今年6月份,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陸家嘴論壇上提出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9項政策措施。

10月份,證監會宣布提前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時間表,將於2020年1月1日、4月1日、12月1日分別取消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12月9日,銀保監會發布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合資保險公司(合資壽險公司)外資比例限制。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主要分兩個層面:一是金融交易層面的開放,將引導更多的外資流入。二是金融市場的開放,降低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等。國外金融機構的進入,標誌著中國的金融機構進入到了實質意義上的市場競爭階段,會倒逼國內金融機構的改革。

「金融開放降低了資本流動門檻,降低資金跨境的成本,推動跨境資本自由流動。通過金融開放,加速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融合,引入競爭機制,有助於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拓寬了國內金融機構的服務範圍和服務主體。」昆侖資管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楊芹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融業加速對外開放,對國內主要有三點利好,首先,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目前外資持有中國股票、債券規模已創下新高。其次,國內資產估值國際化。從中長期來看,金融業開放後,外資參與力度逐步加大,無論是投資風格還是估值水平,都會向境外市場同類企業看齊,人民幣資產估值會逐漸市場化、國際化。最後,引入優質基因,提升國內金融機構競爭力。

外資金融機構紛紛入場

隨著對外開放的加速,今年以來,金融業「朋友圈」迎來一大波外資金融機構。

今年前10個月,銀保監會批準18項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籌建申請。11月份,銀保監會批準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德國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開業。此外,12月14日,法國安盛集團宣布完成收購安盛天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50%股權,此次收購後,安盛天平成為外資獨資財險公司。12月20日,銀保監會批準了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和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設立合資理財子公司,這也是第一家在華設立的外方控股理財公司。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證監會已核準設立3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截至12月26日,22家外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記,共備案65只基金,總規模約70.5億元。

「金融業加速開放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開放後更加激烈的競爭,也倒逼國內金融機構通過優化股權結構、加大股東治理、兼並吸收、強化經營等諸多方式來應對。」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外,海外金融業更加註重防範系統性風險,其運行規則值得國內金融業金融機構學習借鑒。

劉哲認為,在開放的過程中,需要處理好,擴大開放與制度改革的關系,以及對外開放與風險控制的關系。

「預計2020年最大的舉措就是擴大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拓展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主渠道。」張瑋表示。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