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措施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範疇,更有效地支持中國進出口貿易規模持續平穩增長,儼然成為此次進博會關註的一大熱點。
11月6日,央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局長霍穎勵在第二屆進博會「人民幣國際化服務實體經濟」分論壇明確表示,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不到36億元,但2018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總計發生5.11萬億元,增長1418倍;其中跨境貨物貿易3.66萬億元,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1.45萬億元。
「過去十年,相關部門逐漸取消了人民幣在跨境業務各個領域的使用限制,目前人民幣在跨境使用當中的政策基本上沒有任何限制,外匯可以做的,人民幣同樣可以做。」她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隨著中國商品服務進口規模日益增長,越來越多海外企業更願接受人民幣作為跨境貿易收付款幣種,以此對沖其他貨幣匯率劇烈波動風險。
「但我們希望中國相關部門能夠進一步推進貿易收支便利化,以及完善匯率風險對沖工具,降低我們通過貿易項接受人民幣的市場風險同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一位海外貿易企業亞太區負責人向記者指出。其中包括進一步簡化中國買家貿易項換匯付款的審核流程,讓他們盡可能少跑銀行少交單據;以及向海外貿易企業提供更全面的人民幣匯率風險對沖工具等。
霍穎勵對此指出,相關部門將根據企業訴求,在簡化流程方面作出更大努力。此前央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已在18個自貿區試點更加便利的跨境人民幣結算,即在「三反」原則基礎上,由商業銀行按照企業的支付指令直接辦理經常項下以及部分資本項下的跨境支付。
「未來,相關部門還將借助自貿區金融創新與貿易收支便利化等試點措施,推進更豐富的跨境人民幣業務金融產品創新,滿足企業進出口貿易、跨境投資與風險對沖等需求。」她表示。
提升海外貿易企業收款效率
記者多方了解到,在進博會上,相關部門出臺的優化外匯管理、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12條措施,引發眾多海外貿易企業的密切關註與熱議。
具體而言,這些海外貿易企業最關註的,主要是四點,一是優化貿易外匯收支單證審核,即銀行按照「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的展業三原則為企業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業務。二是貿易外匯收入無需經過待核查賬戶,即試點企業真實、合法的貨物貿易項下外匯收入,可直接進入經常項目外匯結算賬戶或結匯。三是取消特殊退匯業務登記手續,對超期限退匯及非原路退匯可直接在銀行辦理。四是簡化進口報關核驗。銀行只要確認貿易付匯業務真實合法,可不辦理進口報關電子信息核驗手續。
「如此我們做了測算,中國進口商單證準備與審核時間可節省逾50%。」一位歐洲貿易企業亞太區副總裁指出。以往,由於中國進口商辦理貿易項換匯付款需填寫大量資料並等待相關部門批復,時常出現延時付款狀況,導致他們不得不向當地銀行申請短期貸款維持日常資金運轉,令企業財務成本一下子增加2-3個百分點,如今隨著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12條措施出臺,他預計這部分財務成本完全可以「省下來」。
眾多海外貿易企業更期待的,是中國相關部門能進一步簡化企業貿易付款的操作流程。
一位歐洲汽車零部件供貨商向記者直言,由於汽車行業供應鏈較長,中國企業進口汽車零部件所支付的美元貿易款項往往會“延遲”,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當人民幣匯率波動劇烈時,中國買家往往會收到「窗口指導」暫緩換匯付款進程,導致整個供應鏈付款效率走低,令他們無法按時獲得付款。
因此他們總部曾打算讓中國區業務部門只接受人民幣形式的貨款,再將這部分人民幣轉交給企業總部統籌開展匯率風險對沖,以及用於與其他中國企業的貿易付款結算,從而盤活資金使用效率(無需在中國當地申請人民幣貸款支付貨款),但他們後來發現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交易的點差價格高於美元,導致匯率風險對沖操作成本偏高,又不得不轉回美元收款模式。
「若人民幣匯率交易點差價格走低,以及中國買家能簡化貿易付款審批流程盡早付款,企業總部肯定會樂意再度啟用人民幣作為跨境貿易收付款幣種。」他指出。
霍穎勵對此透露,當前央行正和相關部門溝通,研究為境外投資者到境內投資產生的有關風險管理、相應的對沖機制做出相應的一系列安排,推動貿易項與資本項人民幣跨境業務規模持續增長。
跨境人民幣結算日益受青睞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全球貨幣匯率波動加大,越來越多海外貿易企業選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熱情持續走高。
多位參展進博會的海外貿易商也向記者表示,通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他們發現中國買家的采購金額往往比美元結算更高,且他們也可以用這筆人民幣從中國采購相應商品出口到本國銷售,以此徹底規避貿易收付款環節的匯率波動風險。
「但是,要說服企業總部更大範疇地接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還需要解決兩大瓶頸,一是總部認為人民幣匯率風險對沖工具依然不足,尤其是期權類產品相對稀少,無法令他們在持有人民幣期間進行更靈活的匯率套期保值安排;二是在人民幣閑置期間,他們在海外當地銀行仍找不到收益相對穩健的離岸人民幣理財產品進行保值增值;三是人民幣在海外很多國家地區依然沒能靈活使用,無法作為盤活企業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工具。」一位海外貿易商向記者直言。
多位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相關部門已經註意到這個問題,正考慮借助自貿區金融創新先試先行的制度優勢,推進更豐富的人民幣跨境金融產品創新並完善相關管理機制,便於海外企業能以更便捷的操作方式實現離岸人民幣的投資儲備。
「事實上,當前自貿區眾多跨境人民幣業務都是遵循事中、事後的管理制度,足以大幅降低海外貿易企業的相關操作成本。」一家自貿區銀行負責人向記者指出。
隨著人民幣跨境使用範疇與操作便利度日益擴大提升,越來越多海外貿易企業與機構正將人民幣作為重要的保值增值資產與國際貿易結算儲備貨幣。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人民幣跨境使用金額超過14萬億元,同比增長逾20%。在全部跨境使用裏,人民幣的占比超過30%,尤其是資本項在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比重超過70%。
「這與過去兩年以來國內金融市場開放密切相關。在逾14萬億元人民幣跨境流動當中,約6萬億元是證券投資項下所產生的跨境資金流動,這是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霍穎勵指出。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