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當中國初提「一帶一路」倡議時,恐怕很少有人想到它將給全球帶來多麽大的變化。如今,新修建的鐵路、公路正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日益緊密地連在一起;在全球貿易整體低迷之時,今年前八個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增至近6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每天都有近250億元貨物往來穿梭。

「一帶一路」建設究竟給全球帶來了什麽?北京學者在中新社16日舉辦的「國是論壇」上稱,答案或許在於活力。

創造新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受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升溫等因素影響,世界貿易與投資低迷,多國經濟面臨壓力。「一帶一路」建設追求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

在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院長助理劉倩看來,「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要促進技術、生產力、資本等要素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組建新的市場,以此推動經濟增長。

以中國和東盟國家經貿合作為例,據中方統計,今年1-8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同比增長11.7%,增速在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中位居第一。東盟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稱,中國與東盟貿易規模顯著擴大正是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今後,經過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深入合作,東盟有可能超過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

「作為中國向世界提供的最大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經濟增長不斷註入新的活力,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說。

推動全球化健康發展

當前,全球化之所以遭遇「逆風」,主要原因並非「蛋糕」不夠大,而在於分得不夠好。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話說,全球化的規則需要重寫,要根據包容性增長的開放原則來制定政策,確保全球化的好處得到充分分享。

強調「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建設,正是為全球化實現包容、普惠、共贏提供了助力。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稱,過去全球化主要受利益驅動,跨國公司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推動,部分發展中國家因此得不到發展機會。而「一帶一路」建設著眼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了全球化走向共同和平衡發展。

他表示,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一些過去只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的發展中國家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對縮小國與國之間差距無疑是有利的。

在李永看來,受「一帶一路」建設影響,全球化整個結構都發生了變化:驅動因素結構變了,參與結構變了,決定因素結構變了,合作結構也變了。

未來之路:質量優先

六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已經改變了世界,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回應外界更高期待,成為今後需妥善解決的問題。

張建平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應在價值鏈和供應鏈合作上加大投入,中國不僅要和發達國家,也應與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建立更加廣泛、深入的價值鏈與供應鏈合作關系。此外,考慮到每個經濟體都有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發展中國家在制度建設上尤其存在不足,今後應針對不同的國家進行具體分析,以防範和化解風險。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薛力也表示,今後可考慮以重點國家、重點地區為基礎,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質量優先」,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模式走向成熟。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