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為了幫助京津冀企業全面了解中東歐經貿環境,北京市商務局、京津冀貿促會、國際商會等在北京共同舉辦了一場中東歐經貿交流會。波黑駐華大使館公使參贊沙比特·蘇巴西奇、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研究所副所長武芳在會上就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前景做了主題演講。
自2012年中國與中東歐16國在波蘭華沙舉行首次領導人會晤以來,「16+1合作」已經歷7年,雙方關系快速發展,務實合作持續升溫,取得豐碩成果,成為中國與歐盟區域合作的典範。今年4月,希臘加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朋友圈」,「16+1合作」正式擴展為「17+1合作」。
如今,中國已與中東歐全部16個國家簽署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文件。蘇巴西奇說,「一帶一路」倡議是關系到全人類未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倡議,旨在將全世界所有國家和人民聯系在一起,並且能夠給所有的相關方帶來好處,因此,波黑一直都非常認可這個倡議的重要性。
中東歐國家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中占據怎樣的分量呢?武芳從三個維度進行了分析:在GDP規模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GDP總量為11.33萬億美元,中東歐16國GDP總量為1.35萬億美元,占比11.9%;在人均GDP上,中東歐16國人均GDP為10981美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均為GDP10676美元,略低於中東歐16國;在人口上,2015年,中東歐國家人口共計1.2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共計31.9億,占比3.8%。
「我國同中東歐國家的貿易與投資在我國同「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中的占比並不大。」武芳指出,在貿易方面,2018年,中東歐貿易總額占比為6.49%,其中,我國對中東歐國家出口的占比略高於進口占比,分別為8.4%和4.09%;在直接投資方面,中國對中東歐國家直接投資總額的占比為1.82%。盡管如此,武芳強調,不論是貿易還是投資,中東歐的占比呈逐年上升態勢。
當前,中國與中東歐的地方合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北京市商務局對外經濟合作處處長李恒青指出,2018年,北京與中東歐16國雙邊貿易額47.3億美元,同比增長22.2%。其中,出口10.4億美元,同比增長35.4%,進口36.9億美元,同比增長18.9%。
截至2019年7月,中東歐16國在京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57家,累計實際投資701萬美元。投資的領域主要涉及批發和零售、制造業、房地產等。我市企業在中東歐共有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199.3萬美元,其中,2019年1—7月是113.08萬美元,主要投資領域為太陽能電池生產、汽車零部件等。
中國同中東歐的經貿關系日益緊密
當前,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的經貿關系日益緊密。武芳指出,2018年,中國與中東歐16國貿易額為822億美元,同比增長21%,創歷史新高。同年,在國際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中國對中東歐國家投資逆勢增長67%。
在貿易方面,武芳指出,我國對中東歐貿易長期保持大規模順差,且增長勢頭良好。「我國與中東歐的雙邊貿易額在2012年為520.6億美元,到2018年增長到822.3億美元,年均增速達7.92%,顯著高於我國同期進出口貿易的整體增速。」從國別來看,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貿易夥伴是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中國與這三個國家的貿易額占到中國與中東歐16國全部貿易總額的63%。」
在投資方面,截至2017年底,中國在中東歐的直接投資存量為18.5億美元。其中,最主要的三個目的地分別為波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分別為4.1億美元、3.3億美元和3.1億美元,「中國對這三個國家的直接投資存量占到中國對中東歐投資存量總額的56%」。與此同時,武芳指出,盡管捷克、黑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幾國的投資存量不如前面幾個國家,但投資增速較快,投資的潛力正在逐步被開發出來。
在工程承包方面,截至2017年底,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國家完成的營業額為12.87億美元,新簽合同額為20.27億美元。「基礎設施市場的潛力非常值得去挖掘,目前,我們在該地區的14個國家都有工程承包業務,且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交通、能源、民生工程等。」武芳說道。
中東歐與歐盟聯系緊密是把「雙刃劍」
近年來,很多考慮到中東歐投資的企業都是看中其背後的歐盟大市場。目前,在16個中東歐國家中,已有11個成為了歐盟成員國,而剩余的5個中東歐國家也把加入歐盟作為重要國策和未來發展方向。
波黑就是還沒有加入歐盟的5個國家之一。在蘇巴西奇看來,這恰好是波黑吸引中國投資的一個重要優勢。「我們已經開始申請進程了,有可能五六年之後就會加入歐盟。如果你們現在來我們這裏投資,未來就可以進入歐盟巨大的市場。所以,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時間點。」
蘇巴西奇強調,波黑享有歐盟給予的優惠貿易安排,還同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通過執行區域及雙邊自由貿易協議,原產於波黑的商品可以免關稅、免配額自由進入中東歐、歐盟、土耳其以及伊朗等國家的市場。此外,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新西蘭、挪威、俄羅斯、瑞士及美國等給予波黑產品進口優惠稅率。
但在武芳看來,對中國企業來說,中東歐與歐盟的緊密聯系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誠然,我們在已經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投資相當於接入了整個歐盟市場,在技術、資金方面也可以獲得很大的發展優勢。但另一方面,從歸屬的角度來說,我們也要受到歐盟比較嚴格的貿易和投資法規的限制,在進行較大規模投資並購時也可能受到歐盟法律的限制。」
武芳指出,作為歐盟成員,這11個中東歐國家在處理對外經貿關系時需要遵循統一的歐盟共同貿易政策,包括在關稅、勞工、服務貿易等方面的統一標準。盡管波黑、塞爾維亞、黑山、阿爾巴尼亞和北馬其頓還沒有加入歐盟,但作為有意加入歐盟的國家,它們勢必也會修改本國的貿易投資法律法規,以向歐盟的統一標準靠攏。
因此,武芳強調,對於有意在中東歐國家投資的企業,不能光註重投資東道國的法律,還要關註歐盟統一的貿易政策,以及歐盟與其他國家簽署的貿易投資協定。「對於中資對中東歐國家的投資來說,歐盟的經貿政策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大。」
各國在對外經貿合作中的訴求有所區別
除了與歐盟緊密的聯系,中東歐的投資優勢還體現在持續提高的營商便利水平、大量成本較低的高技能勞動力等方面。
在營商便利化方面,武芳指出,中東歐稅收環境較寬松,經濟增長較高,稅收激勵政策較完善。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中東歐國家幾乎全部都位於前三分之一,均屬於貿易、投資環境非常好的國家,其中,北馬其頓、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排在前20位。
在勞動力水平方面,武芳指出,歷史上,中東歐政府普遍對於教育特別重視,尤其是在數學、化學、電工、技術等方面,所以擁有大量成本較低的高技能型的勞動力。在勞動年齡的人口占比上,斯洛伐克(71.14%)、波蘭(70.02%)、匈牙利(67.81%)和捷克(67.30%)都超過了OECD國家(66.35%)的水平。
「由於競爭力不同,這些國家在對外經貿合作中的訴求也會有所區別。」武芳分析道,歐盟內的成員國如波蘭、捷克等主要的興趣在擴大貿易,縮小與中國的貿易逆差;而尚未入盟的國家如塞爾維亞和巴爾幹半島國家,則因來自歐盟的資金有限,又面臨基礎設施的巨大缺口,因而非常希望中國對其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投資。
波黑地處中東歐腹地,被視為歐盟的「後花園」。地理位置優越,勞動力價格低廉,適宜承接紡織、服裝、制鞋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在滿足本國市場需求的同時,可輻射中東歐及歐盟市場。蘇巴西奇說,當前,該國在農業、汽車、建築、能源、旅遊等領域蘊藏豐富的商機,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前去投資。
武芳認為,「中企在考慮對中東歐地區進行投資時,必須考慮到地區的多樣化、不平衡化以及投資所在國的特點、優勢、限制和潛力。」
基礎設施、制造業和旅遊業潛力巨大
在武芳看來,總體來說,基礎設施、制造業和旅遊業是中東歐投資優勢最有潛力的三大領域。
在基礎設施方面,武芳說,「中東歐國家普遍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後,而且隨著近年來經濟增長的提高,迫切需要進行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好的投資機會集中在交通領域,比如高速公路、鐵路、港口。」
此外,武芳補充道,能源領域也值得重點關註,比如核電,因為歐盟對於入盟國家的綠色能源占比是有一定要求的。」另外,公用事業領域也值得關註,如中國企業在波蘭進行的城市防洪項目。
在制造業方面,武芳指出,捷克和波蘭的南部地區是歐盟最大的制造業基地,汽車年產量占整個歐盟地區的33%以上。在德國和意大利等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帶動下,這些國家具有非常完善的制造業上下遊產業鏈。另外,捷克在飛機發動機、部分零部件等方面水平較高。
「近年來,中國汽車企業也以綠地投資和跨境並購的方式加快了在中東歐國家的布局,包括新能源電機、控制系統、汽車安全和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武芳說。
在旅遊業方面,武芳指出,中東歐16國均已經成為中國大陸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在2013至2018年期間,到訪中東歐的中國大陸遊客人數從28萬增加到超過140萬。在整個歐洲範圍,中東歐地區的中國遊客到訪數量增長最快。2018年,捷克、匈牙利、克羅地亞、愛沙尼亞、波蘭等中東歐國家接待中國遊客的數量增幅都在20%以上。
「中東歐地區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包括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人文景觀。」武芳說,「未來,隨著交通設施的日益完善,與中國通航次數的增加,以及人員便利化措施的實施,旅遊業將保持一個穩定的增長態勢。」武芳說道。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