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經過多年發展,國家現時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硬實力毋庸置疑,在國際舞台舉足輕重。面對美國發動的貿易戰,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顯得格外重要。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是開放包容進程,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搞零和遊戲。除了在經濟、貿易和資金方面進行互聯互通外,開放包容,聯繫民心亦是重要一環,國家深厚文化財產的軟實力,正好發揮橋樑作用。

中國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經歷五千年歲月洗禮,本身具備一定的包容特質和感染力。中國的書法、繪畫、陶瓷、戲曲及文學等百花齊放,是人民智慧的承傳,不可割捨的文化瑰寶。當中國文化藝術發展鼎盛時期,外國社會始在孕育形成中。早在漢朝,隨着絲綢之路開通,一些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例如紡造絲織品、冶鐵、鑿井等,已經向西域各國傳播,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此外,在盛唐時期,日本亦曾派出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交流,以提升本土文化。因此,現時日本的宮殿和都城,均擁有大量中國建築的特色。在現代出土的唐朝時期絲路文物裏,總能看見看到中華文化的蛛絲馬跡,跟其他文化的產物相融而不顯突兀,可見中華文化具備包容特質及感染力。

文化發展是社會的重要一環,是一個關鍵的平台,也最能體現強大的軟實力。「一帶一路」倡議延續古代絲綢之路的精神,加強國家之間的交流合作。然而,每個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國與國之間又可能涉及利益衝突,要真正做到和而不同,並不容易。因此,國家可以考慮利用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及感染力,延續古代絲綢之路的精神,透過「一帶一路」的契機,將自身博大精深的文化優勢伸延海外,增加其他各國對中國的認識,積極發揮及推廣自身文化軟實力,從而讓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在文化發展上,香港一直與國家緊密合作。國家文化部、外交部及統戰部肩負重任,把國家的文化弘揚海外。猶記得在2010年,當時我還是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上海市長韓正同志支持,在當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成功閉幕後,把中國國家館的「鎮館之寶」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運到香港展出。這次展覽大受好評,盛況空前,屢創紀錄。在香港展出的20天內,參觀總人數高達93萬,創出當時全港最長的投影屏幕、售出門票總數最多的單一節目,以及每小時售票數量最高等多項紀錄。

香港得到國家支持,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也是另一個好例子。於2016年年底,在中央支持下,故宮博物院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啟動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計劃於2022年落成。去年底,我再次獲委任為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負責督導開展相關的文化藝術項目。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跟國家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保持緊密合作。故宮博物院是北京獨有,是一條文化、藝術的寬頻,當中180萬件收藏品,每一件都是一個歷史故事。香港肩負起國家的文化之窗,可以再一次有聲有色、活靈活現地,把中華文化展現在世界舞台上,娓娓道出五千年的歷史故事。

國家可以進一步利用香港作為連接國際的窗口,在「一帶一路」倡議上,推動國家的軟實力。對國家而言,香港不單是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亦是中西文化匯萃的地方,擁有多元開放的空間,先進的平台,匯聚世界各地人才,是將國家深厚文化底蘊傳播至「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有效途徑。對香港而言,除了金融及商貿中心外,亦應加添文化氣息,現時積極發展的西九文化區正是一個推廣文化交流工作的合適平台。不少國際文化活動已經移師香港進行,配合國家的政策支持,善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定能讓香港再上層樓,成為國際文化中心,與紐約及倫敦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