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標誌保護對於推動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傳承傳統文化、促進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誌成1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歐加強地理標誌合作,截至目前雙方累計實現244個產品的互認互保,有效擴大了我國地理標誌的國際影響力。
近年來我國積極開展地理標誌對外合作,落實中歐、中法、中泰等地理標誌保護方面的協定、協議,參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地理標誌保護國際合作。其中,中歐地理標誌協定是我國簽訂的第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標誌雙邊條約。近期,中歐第二批清單互認取得新進展。
張誌成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依法受理了來自歐盟的175個地理標誌保護申請,覆蓋了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德國、希臘等22個歐盟成員國,產品類別集中在葡萄酒、烈酒、肉制品、奶制品和橄欖油等5大類別,占清單總數的90.9%。歐盟委員會也受理了我國的金華火腿、太平猴魁茶、富平柿餅、瀘州老窖酒、涪陵榨菜、寧夏枸杞等175個地理標誌的申請,產品類別覆蓋了酒類、調味品、茶葉、肉制品、中藥材、手工藝品、水果等。中歐雙方已順利完成350個產品清單公示工作。
“兩批清單覆蓋了中歐雙方特色鮮明、家喻戶曉的地理標誌品類,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實施工作也進入了新階段。預計‘十四五’末,中歐雙方地理標誌互認互保的規模將穩步擴大到550個左右。”張誌成說。
來源:新華社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