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活躍度、開放水平和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之一,製造業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發達,擁有發展區塊鏈相關產業的優質土壤和條件。應用區塊鏈技術賦能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切實有效推動區塊鏈技術賦能金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立足廣州地區產業實際,基於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思想升級,提出了探索構建區塊鏈賦能金融“五大中心”的發展體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時期要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堅定不移建設數字中國。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他尤其強調,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其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區塊鏈技術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從邊緣的技術創新逐漸發展融入主流的技術體系,尤其在金融應用場景中比較活躍成熟,區塊鏈技術正在金融數據可信存儲、信任穿透、降本增效、多方協作等方面發揮着作用,廣泛應用於供應鏈金融、金融數據治理、跨境金融等場景,並逐漸催生諸如開放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山東省、湖北省、山西省等多個省市相繼就區塊鏈技術促進產業發展作出部署。廣州也早在2017年以來開始部署相關工作,對區塊鏈賦能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形成了有力支撐。
一、區塊鏈賦能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的意義
(一)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主要應用形式
區塊鏈技術應用最早從比特幣起步,在誕生之初就天然適用金融場景。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技術發展,國內外的“區塊鏈+金融”應用實踐已經遠遠超出了加密數字貨幣的範疇,在跨境支付、資產管理、交易平台建設、保險、供應鏈金融、金融監管、徵信等領域均有不同層次的應用。
1.加密數字貨幣
加密數字貨幣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最早也最成功的應用。區塊鏈或分佈式賬本技術利用密碼學及共識機制實現的防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使加密數字貨幣的產生成為現實。根據加密數字貨幣信息網站CoinMarketCap的數據,截至2021年1月,全球加密數字貨幣總量已逾8000種,總市值超1萬億美元。
我國一方面對加密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等目前仍採取嚴格的監管措施,將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認定為虛擬商品,認為其不具備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並將ICO和STO等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從事此類活動;另一方面也在積極研究數字貨幣的研發應用,2020年以來,央行數字貨幣DCEP已在蘇州、雄安、成都和深圳等四地開展內測試點。雖然數字
人民幣的正式推出尚無明確的時間表,但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相比,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研發與試點工作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2.跨境支付
支付是資金流轉過程中的基礎環節,傳統跨境支付一直面臨流程繁瑣、費時、耗力等問題,支付成本高、交易效率低,支付中介是傳統跨境支付的必然環節。運用去中介化、點對點交易、不可篡改的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效化解這些困難,在跨國收付款人之間建立直接交互,實現無中介的實時結算,推動跨境微支付等商業模式的發展,有效解決跨境支付“低效”問題。目前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跨境支付已初具規模,如美國的跨境支付平台Ripple、國內招商銀行的跨境直聯繫統等。
3.數字資產管理
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性對數字資產的管理大有裨益。以之為基礎,區塊鏈技術可在多節點、多機構、多區域建立資產共享的分佈式賬本,給鏈上資產數據進行確權,為資產高效管理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當前,區塊鏈技術服務企業數字資產管理的相關業務已在我國順利開展,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和杭州銀行等多家銀行聯合打造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已成功上線並順利完成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票據簽發、承兌、貼現和轉貼現業務,廣發證券、廣發資管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應用網橋服務器(ABS)雲平台,中國人民銀行和恆生電子等也在測試區塊鏈數字票據平台。
4.交易平台建設
交易平台建設與數字資產的管理類似,對於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行、可追溯性有較強的應用需求。歐美各大金融機構和交易所都在開展區塊鏈技術在證券交易方面的應用研究,探索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交易和結算效率。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已正式上線了FLinq區塊鏈私募證券交易平台,紐約證券交易所、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韓國證券交易所也在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的探索與實踐。
5.保險業務
區塊鏈技術營造的信任生態在解決傳統保險業消費誤導、風險定價難、理賠效率低、行業信息無法共享問題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在保險產品設計、銷售和理賠等環節,區塊鏈技術幫助保險行業實現投保個體差別定價和專屬產品定製,簡化投保人信息審核流程節約銷售成本,通過智能合約縮短理賠處理周期而無需保險代理人介入。所有信息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也為識別保險欺詐行為提供捷徑。陽光保險早在2016年即推出具備區塊鏈特性的微信保險卡單“飛常惠”,眾安科技於2017年5月開發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安鏈雲”平台。
6.供應鏈金融
區塊鏈技術應用有效解決了供應鏈金融兩方面問題:一是核心企業確權,包括整個票據真實有效性的核對與確認;二是證明債權憑證流轉的真實有效性,實現信用打通,進而解決二級供應商的授信融資困境。以騰訊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為例,以源自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為底層資產,通過騰訊區塊鏈技術實現債權憑證的轉讓拆分,極大提高了資金的轉速,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7.監管體系架構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對金融監管思維進行了顛覆式的創新,一改傳統監管被動的防禦性的思路,設計出使監管者可以設置一種開放式的“容錯”架構和機制,並要求眾多的參与者在這種設定的架構下進行活動,互相監督和制約。基於全局性的共識機制會使多數的參与者立即發現少數參与者不遵守“遊戲規則”的情況並自動進行舉報、糾正和懲罰。在監測P2P網貸平台非法集資的活動中就應用了區塊鏈技術創設了“冒煙指數”分析風險的大小。
8.徵信服務
現代徵信涉及大量法人或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將區塊鏈技術與徵信相結合,就能在保持徵信數量大、速度快、來源廣等優點的基礎上,彌補其數據真實性、準確性不足的問題,為打造更加高效完善的區塊鏈信用生態提供可能。當前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徵信平台正在研究開發,部分平台已上線運營。如銀通徵信旗下的雲稜鏡、公信寶都在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徵信平台,解決行業數據交換難題;螞蟻金服區塊鏈攜手華信永道打造“聯合失信懲戒及繳存證明雲平台”;廣州市小額貸款行業協會正在研究籌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徵信共享平台。
(二)區塊鏈技術賦能金融發展的優勢
區塊鏈技術本身所具備的弱中心化、去中介化、信息不可篡改、智能合約、編程開源、點對點高效傳輸以及隱私保護能力,與金融對安全性、可追溯性、交易便捷性以及匿名性的迫切需求高度契合,這就使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體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
1.降低金融監管成本
金融行業在防範系統性風險上,需要藉助多道審計來控制金融風險,監管成本較高。特別是隨着互聯網金融等新興金融服務模式的出現,金融管控要求逐步提升,監管難度不斷增加,整個金融系統的監管成本越來越高。區塊鏈通過分佈式網絡結構,將信息儲存於全網中的每個節點,單個節點信息缺失不影響其餘節點正常運轉。區塊鏈技術,以其防篡改、高透明的特性,保證了每個數據節點內容的真實完整性,實現了系統的可追責性,降低了金融監管的成本。
2.實現個人隱私保護
隨着金融業務與信息技術的不斷融合,用戶身份識別和安全認證成為金融業務開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區塊鏈技術通過基於節點的授權機制,將私密性和匿名性植入到用戶控制的隱私權限設計中,只有授權節點才有相應權限查閱和修改有關數據信息。區塊鏈技術對於完善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制度,保證個人信息、財產狀況、信用狀況等私密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3.實現高效低成本的交易模式
區塊鏈通過共識機制替代中心化的信任創造方式,實現任意兩個節點在不依賴任何中心平台的情況下進行點對點交易。點對點交易模式無需第三方介入,大幅降低信息傳遞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可能,從而提升信息傳輸效率。而且,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點對點交易由計算機程序自動確認執行雙方交易結果,即交易確認和清算結算在同一時間完成,大幅度提高了金融交易和結算效率。
4.促進行業信息共享
區塊鏈因其具備了匿名保護、安全通信、多方維護和可溯源等特點,有助於進一步打破行業數據孤島的現狀。在金融業務開展的同時及時將交易信息同步上鏈,可實現交易信息的公開透明和可溯源,在此基礎上由於多方維護共同的信息賬本可有助於實現行業信息的共享,從而有助於監管部門和合規部門動態掌握交易的全貌,在打擊多頭借貸、騙保、票據作假、重複質押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5.促進金融中介和金融工具的創新發展
傳統金融工具的發行、認購、交易等都離不開中介的參与,區塊鏈技術實現了點對點的交易,打破了傳統的信息不對稱特點,弱化了傳統中介的概念,後續金融中介在發行、承銷、認購等業務方面功能可能會弱化,更多的工作可能將集中在提供專業的金融諮詢服務、鏈下資產的管理以及上鏈數據真實性的把控上;同時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以加密數字貨幣為代表的數字資產的出現以及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的上鏈,都使得金融工具在具體形式和管理機制上將發生新的變化。
(三)區塊鏈技術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活躍度、開放水平和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之一,製造業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發達,擁有發展區塊鏈相關產業的優質土壤和條件。《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的發展目標,應用區塊鏈技術賦能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提高跨境金融的服務效率,在全球樹立跨境金融服務典型
跨境金融服務中,支付是重要一環,在跨境物流和跨境電商業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絕大部分的跨境支付結算都需要第三方機構的參与,已經逐漸形成了相對壟斷局面,並且跨境金融的環節繁多、效率較低,成本也相對較高。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三種貨幣的跨境結算,提高跨境金融服務效率是灣區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
藉助區塊鏈技術,粵港澳地區可以在天然的跨境場景下嘗試構建統一的區塊鏈跨境金融平台,從而改善跨境金融支付的用戶體驗,營造更加高效、低成本的跨境金融環境。這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地區的金融活力,還可以通過三地的成功實踐將經驗向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推廣,樹立跨境金融服務典型。
2.實踐中心化管理和去中心化自治的創新監管模式,推動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首先,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前提是金融風險在一定範圍內的可控,在核心金融板塊中,中心化管理模式是主要管理模式,以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衝擊,而在非核心的金融業務板塊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則可以帶來管理效率的顯著提升。其次,隨着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可以預見越來越多的國際銀行、證券及保險公司將在粵港澳地區設立眾多的分支機構,而對這些機構的管理可以採用聯盟鏈的形式納入統一監管範疇。最後,粵港澳地區的人民幣相關業務可以基於區塊鏈技術擴大使用範圍和規模,使人民幣/數字人民幣在跨境金融中的流通和兌換更加便利。
3.區塊鏈技術與其他新興信息技術的協同應用鞏固國際金融樞紐地位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絕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與其他如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做好協同,從而改進信貸流程和信用模型,打造自動化和智能化的跨境金融服務體系。憑藉多種技術的協同應用,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建設成為更加高效的金融樞紐,並逐漸鞏固這一地位。
二、廣州“區塊鏈+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明確指出,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在金融科技領域尤其是區塊鏈技術領域,基於廣州地區金融及區塊鏈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廣州市在扶持政策、發展路徑、平台建設、監管科技等方面下功夫,積極推動區塊鏈賦能金融高質量發展。
(一)廣州發展“區塊鏈+金融”的基礎
1.廣州金融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
廣州金融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着力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樞紐建設。
2020年,廣州市金融業增加值2234.06億元,同比增速8.3%,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8.9%,拉動GDP增長0.7個百分點。全市金融業稅收為489.3億元,同比增長9.1%,佔全市總稅收比重為9.14%。2020年,廣州市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22家,創歷史之最。全市持牌金融機構325家,其中法人金融機構55家。金融業總資產近9萬億元,已經成為廣州市的第四大支柱產業。具體來看:
一是金融產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截至2020年12月末,廣州地區本外幣存貸款餘額122186.46億元,同比增長15.02%,增速居北上廣深津五大城市第二位。其中各項存款餘額67798.81億元,同比增長14.66%;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54387.64億元,同比增長15.46%。另外,2020年廣州市全市銀行業機構總資產達8.00萬億元,同比增長14.32%;銀行業利潤612.66億元,同比增長3.68%;全市保費收入1495.62億元,佔全省保費收入的26.46%,同比增長4.97%;全市累計證券交易額達到20.62萬億元,同比增長36.85%。
二是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創業的成效顯著。截至2020年12月末,廣州境內外上市公司累計達到200家,總市值約3.8萬億元,累計募資約4850億元,其中境內A股已上市公司117家,總市值約2.06萬億元;累計新三板掛牌公司502家(其中正常存續的企業310家,創新層企業51家)。廣東股權交易中心累計掛牌、展示企業19726家,累計融資總規模1207.07億元。
三是金融風險防控工作有效紮實推進。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影響下,2020年廣州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0.98%,低於廣東全省0.04個百分點。政府存量債務有序化解。各項風險指標均處於較低水平。
四是深化穗港澳全面合作,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2020年制定實施兩批共72項與港澳規則對接事項清單。出台支持港澳青年來穗創新創業政策,與香港共建6個國際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推進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32個、入駐項目團隊近300個。推進“一帶一路”樞紐城市建設,對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增長29.4%,沿線國家和地區來穗實際投資增長19.9%。深化南沙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累計形成創新成果506項,獲全國複製推廣42項。
2.廣州區塊鏈產業發展生態良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廣州市大力響應中央政策,加速推進區塊鏈與社會經濟融合發展,促進區塊鏈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提前布局、積極扶持,目前已位居國內第一梯隊。
據01區塊鏈、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12月,全國共有64062家企業在企業名稱/曾用名、經營範圍或產品資料等工商登記信息中含有“區塊鏈”字樣的區塊鏈相關企業。其中,廣州市相關企業註冊總量接近2萬家,是全國唯一的區塊鏈企業註冊數量破萬的城市,並已基本覆蓋從技術研究、行業應用、產業研究和諮詢傳媒在內的區塊鏈產業全鏈條。從真實開展業務的區塊鏈企業數量來看,截至2020年末,廣州擁有接近100家區塊鏈企業,也僅次於北深上杭。
區塊鏈產業園是區塊鏈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也是區塊鏈技術創新、產學研融合的發動機。據01區塊鏈、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12月,全國共有44家區塊鏈產業園(包括以“孵化器”、“基地”、“中心”等字樣命名的產業聚集載體)。其中,廣東省以7家區塊鏈產業園領跑全國,廣州城投·中關村 e谷區塊鏈孵化園(黃埔鏈谷)更是已吸引超過50家知名區塊鏈企業入駐。
(二)多種舉措支持“區塊鏈+金融”發展
1.及時出台金融科技及區塊鏈產業相關扶持政策
一是2017年12月出台了《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促進區塊鏈產業發展辦法》(穗開管辦〔2017〕68號),大力促進區塊鏈技術創新,推進區塊鏈場景應用,加速培育區塊鏈產業集群,並針對重點環節給予資金扶持。
二是2018年10月印發了《廣州市關於促進金融科技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銀行、保險和類金融機構運用區塊鏈技術優化和創新產品服務,利用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增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及防控能力,促進我市金融業穩定發展。
三是2019年9月印發了《廣州市關於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金融機構在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過程中,運用區塊鏈等技術,提高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科技含量,提升為中小微企業服務能力。
四是2019年10月出台了《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加速區塊鏈產業引領變革若干措施實施細則》, 鼓勵設立10億元規模區塊鏈產業基金,為區塊鏈企業提供天使投資、股權投資、投后增值等多層次服務,建立“多基地+大基金”分佈式金融生態圈。
五是2020年5月11日引發了《廣州市推動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2022年)》,提出要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區塊鏈典型應用示範場景,建設成為國家級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力爭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2.積極探索廣州“區塊鏈+特色金融”的發展路徑
2019年1月“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數字金融平台”正式落戶廣州,將金融科技轉化為服務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轉型升級的重要實施路徑。聚焦國家產業金融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服務領域深度結合的天然優勢,通過引進北京、上海區塊鏈金融團隊,聯合本地企業探索開展“區塊鏈+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應用。此外,正在實施的區塊鏈政策兌現場景應用“政策公信鏈”入選工信部信通院“可信區塊鏈”十大案例。
3.科學籌劃廣州“地方金融+區塊鏈+中小微企業徵信”體系建設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實狀況,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具有的分佈式、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加密性等技術特性,通過引進國內知名區塊鏈技術研發團隊,打造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中小微企業信用共享平台,提供“地方金融+區塊鏈+中小微企業徵信”的解決方案,為金融機構給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安全可靠、較低成本的徵信平台,有效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為金融機構提升經營效率、提高風控能力,幫助金融監管部門提升監管效率、提高監管覆蓋面提供數據支撐。
4.充分利用監管科技提升金融風險防控水平
綜合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金融科技手段,開展金融風險監測預警、第三方電子合同存證、交易資金監控等相關工作,加快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建設和完善,實現金融風險“預警+監測+分析+處置”有效聯動,提升我市開展金融監管和金融穩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時,注重打擊各類以區塊鏈名義開展的非法集資、非法融資活動,維護我市金融秩序健康穩定。
(三)廣州“區塊鏈+金融”發展趨勢向好
1.廣州推動“區塊鏈+金融”產業生態建設具備了先發優勢
由於廣州市是全國唯一的區塊鏈企業註冊數量破萬的城市,並已基本覆蓋從技術研究、行業應用、產業研究和諮詢傳媒在內的區塊鏈產業全鏈條,同時廣州市的金融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因此在建立“區塊鏈+金融”產業生態上,廣州市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2.跨境的金融場景將成為廣州發展“區塊鏈+金融”的特色
由於在粵港澳大灣區內臨近港澳的獨特地理區位優勢,廣州市在實踐“區塊鏈+金融”建設的過程中將會特別注重區塊鏈技術在跨境金融場景的應用,並以此為契機成為這一特定應用領域的全國示範區域,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地位的鞏固奠定堅實基礎。
3.廣州“區塊鏈+金融”創新實踐將為頂層制度設計和行業標準制定提供借鑒
“區塊鏈+金融”不能走互聯網金融的老路,這就需要在頂層制度設計和行業標準的制定上充分考慮相關領域創新實踐的特殊性,既不能管得太死限制創新,也不能放任所謂的金融創新而為金融系統埋下巨大隱患。廣州市目前已經出台了多項扶持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政策,同時在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背景下充分利用監管科技提升金融風險防控水平,相關實踐是在可控的監管環境下依託各項扶持政策不斷推動創新,為未來“區塊鏈+金融”的監管和行業標準制定提供重要的實踐經驗參考。
三、當前“區塊鏈+金融”發展面臨的難點問題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有着天然優勢,有利於提高金融交易效率和降低成本,提升金融資產透明度,實現數字資產確權,促進多節點金融信息共享和隱私保護,進一步強化金融監管效能。但也要看到,目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應用落地的諸多難點問題亟待解決。
(一)政策層面:頂層設計與監管制度尚不完善
雖然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區塊鏈產業發展和加強監管的政策,但總體來看,扶持政策力度普遍比較弱、適用性不強,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的政策文件,區塊鏈產業發展路線圖、時間表、發展方向、實施細則有待進一步明晰。部分以區塊鏈名義包裝的虛擬貨幣項目涉嫌非法集資,增加了金融監管難度,對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部分地方政府受制於專業能力,在打擊以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行為的同時,也給真正的區塊鏈技術應用造成了負面影響。
(二)觀念層面:社會整體認知程度有待提高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后,及時向社會傳遞了加快推進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積極信號,為區塊鏈產業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但由於長期以來受“代幣”、ICO等虛擬貨幣概念炒作的影響,將區塊鏈技術與非法融資行為混淆視聽的“有心之人”仍然不少,造成區塊鏈行業發展亂象叢生,“鏈圈”和“幣圈”混為一談,社會大眾仍對區塊鏈技術應用價值認識不足,部分地區和人員仍存偏見,甚至談區塊鏈色變、一棒子打死,過分放大區塊鏈技術的安全、監管、合規等問題,特別是政府機構、金融行業人員,對區塊鏈認知參差不齊。
(三)法律層面:區塊鏈應用法律風險不容忽視
國內區塊鏈平台底層大多使用國外開源程序,存在一定的技術依賴性,需要遵守開源服務提供方組織註冊地司法轄區的相關法律法規,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存在較大法律風險。對於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應用,在鏈上資產、數字權益拆分、金融智能合約、分佈式平台的經濟責任主體認定等諸多方面,還有不少法律障礙和真空地帶。
(四)技術層面:標準規範和安全性能尚未成熟
由於分佈式系統共識機制、區塊鏈底層協議、網絡傳輸協議等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區塊鏈產品測試工作大多僅在局部或各自獨立的商業生態內開展,專門評價機構和專業人才非常缺乏,對於區塊鏈技術的行業標準、性能效率、可擴展性、安全性等問題缺乏公正的第三方評價機制,測評指標各自為政,缺乏權威機構認證,不利於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區塊鏈技術對複雜的金融業務場景支撐仍不夠穩定,安全性能也存在瑕疵,比如區塊鏈智能合約還有不少程序代碼漏洞,一旦落地運行出現問題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五)應用層面:金融業務場景落地推廣比較乏力
從發展趨勢看,區塊鏈技術應用推廣正在加快步伐,國內各大金融機構、知名電商平台和技術企業都在紛紛上線區塊鏈項目,各種“鏈”不斷湧現。但現實中,布局區塊鏈的企業投入資源仍然有限,主要應用於非核心業務領域,應用場景處於初級階段,特別在金融領域,傳統的金融信息系統已很成熟,加之金融高風險、強監管,金融機構沒有足夠熱情和動力去推動技術創新,同時區塊鏈當前缺乏有效的數據治理和監督,金融數據上鏈前可能弄虛作假,真實性和完整性無法保證,這些都造成了區塊鏈應用局部試點多,應用推廣比較乏力。
四、區塊鏈賦能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的對策建議
區塊鏈技術作為全球最為關注的熱點前沿科技,不僅是一種技術創新,更是一次人類思想進化和思維方法革新。分佈式賬本、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機器信任、智能合約、共識機制等,由區塊鏈技術引發的思想方法創新,正加快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區塊鏈金融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廣州推動經濟創新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為切實有效推動區塊鏈技術賦能金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廣州可立足產業實際,基於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思想升級,探索構建區塊鏈金融“五大中心”的發展體系。
(一)建設區塊鏈賦能金融國際展示中心
依託廣州市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國家產業金融示範區、供應鏈金融試點等區域先行先試的優勢,重點關注區塊鏈技術在中小企業融資、企業信用信息共享等領域的應用,推動廣州“地方金融+區塊鏈+中小微企業徵信”共享平台建設,切實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好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積極借鑒國際先進區塊鏈技術應用經驗,探索開展多種形式、多個領域的雙邊或多邊示範性項目合作,形成具有國際前瞻、可複製推廣的實踐經驗。
(二)設立粵港澳區塊鏈產業投資基金中心
依託廣州區塊鏈產業集聚區設立粵港澳區塊鏈產業投資基金中心,給予專門扶持政策,形成資金聚集效應。鼓勵股權投資機構發起設立區塊鏈領域投資基金,鼓勵利用現有政府投資基金設立區塊鏈產業子基金。支持QFLP開展區塊鏈項目投資,支持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區塊鏈項目孵化平台,引導社會資本穩步推動粵港澳區塊鏈產業發展壯大。
(三)建設灣區數字金融科技創新聯合發展中心
依託廣州作為國家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城市的創新條件,充分利用粵港澳地區科研力量的國際化優勢,聯合粵港澳地區科研機構和國內外技術研發團隊,打破區域限制和技術壁壘,逐漸掌握區塊鏈核心技術,推動優化底層平台、標準規範、基礎設施等技術創新,專註開展區塊鏈技術等數字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實驗和監管創新,並與金融機構廣泛開展落地合作,提升技術自主創新和原創能力,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落地。
(四)成立地方數字金融與區塊鏈政策研究中心
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優勢和智力資源,與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智庫深入合作,聯合數字經濟專家、區塊鏈技術專家、金融行業專家,跨領域、跨行業開展理論基礎、金融政策和法規制度研究,形成一批前瞻性、理論性、實用性很強的政策研究成果,為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合理應用提供前沿資訊和理論支撐。強化區塊鏈技術基礎研究,紮實練好內功,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和發展定位,深入研究區塊鏈應用和底層技術,推動區塊鏈底層平台的持續優化。
(五)建立國際金融與區塊鏈交叉學科培訓中心
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優質院校資源,通過行業協會、聯盟等平台引進高級人才,跨學科設置教學內容和培養體系,加強技術與金融的複合型人才培養,建立初、中、高級多層次人才培養梯隊。鼓勵金融機構、區塊鏈研究機構及智庫、區塊鏈企業等設立高校實習和培訓基地等,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聯合培養機制,為政府監管部門、金融機構、技術公司等各類相關主體輸出優質的複合型應用人才。
五、結語
針對區塊鏈金融當前面臨的發展問題與監管挑戰,必須堅持“抓兩手、兩手硬”:一手抓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合理應用,建立正確的政策導向和規範的制度體系,切實用區塊鏈技術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手抓區塊鏈衍生的金融風險防控,嚴厲打擊以區塊鏈名義進行的非法融資行為,積極運用金融監管科技手段,有效防範區塊鏈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
一方面,要逐步完善制度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系統梳理現有金融科技政策體系的基礎上,研究出台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合理應用的框架實施意見,推動落實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扶持政策,規範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引導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合理運用區塊鏈技術,鼓勵區塊鏈技術研發團隊,針對金融行業現有和潛在的應用方向,開展“區塊鏈+金融”技術標準、技術規範的研究制訂,形成一套科學可行的技術標準規範體系,為廣州區塊鏈金融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另一方面,要強化風險防控意識,明確金融創新邊界。一是探索建立區塊鏈金融監管沙盒,形成符合區塊鏈技術特性的金融創新產品監管制度和監管模式,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區塊鏈金融創新,積累可複製推廣的經驗。二是充分利用監管科技手段,打通區塊鏈金融平台系統與現有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台的實時鏈接,實現對鏈上鏈下信息的實時監控,充分利用監管科技防範區塊鏈金融風險隱。三是及時跟蹤關注區塊鏈技術更新對現有金融市場結構、風險管理模式、監管及法律框架產生的影響,明確新興技術對現有法律和監管規則的適用性問題。四是在中國人民銀行相關指引框架內積極開展區塊鏈金融創新的相關研究,特別是將“幣”與“鏈”區分對待,堅決打擊以“區塊鏈金融創新”的名義,從事“虛擬貨幣”等各種非法金融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朱錦,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資本市場處副處長,高級會計師、高級黃金投資分析師,中山大學法學博士、管理學碩士,專註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企業上市與股票發行、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資本市場領域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科技在金融領域應用研究,金融科技、數字供應鏈金融等數字金融創新研究,金融文化與歷史研究。
來源:網易新聞(朱 錦)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