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中國「走出去」的力度不斷加大,深度持續拓入,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設廠的比例逐年上升。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國企業的足跡遍布世界。而泰國憑藉其便捷的地理位置、龐大的內需市場、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優惠的投資政策等因素,成為不可忽視的投資熱點國,吸引了不少中國企業前往。

目前,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泰國的第一大投資來源國。根據中國報道雜誌社和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凱度集團(Kantar)共同完成的《中國企業海外形象調查報告2020·「一帶一路」版》,在對「本國與中國關係重要性給予最積極肯定」的評價中,泰國82%的受訪者認為同中國關係重要,僅次於巴基斯坦83%的比例。

此外,最認可中國經濟發展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本國經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的也是泰國,其中積極評價佔比接近九成,且泰國民眾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認知度最高,高達93%的受訪者對此有所了解。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該調查報告顯示,分國家來看,泰國等國家的受訪者對中國企業給本國經濟發展起積極作用的認可度更高。

 

中國企業在泰投資現狀及其優劣勢分析

(一)中國企業在泰投資現狀

自中國和泰國於1975年建交以來,雙邊貿易總量已由1975年的2500萬美元飆升至2019年的800億美元,漲幅近3200倍。在2020年前7個月,儘管全球貿易放緩甚至停滯,中泰兩國貿易總額也達到了541.76億美元,同比增長6.5%。

而中國企業對泰國的投資歷史也長達二十年。中國企業最早以國有企業承包項目工程的方式先進入泰國。2000年前後,中國國有及民營製造業進軍泰國,華立集團在泰國設立的電錶廠,是中國製造業投資泰國最早的民營企業之一。

近五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的整體規模持續擴大,向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申請和通過的項目數量以及投資金額都有顯著的增長,2019年較之於2018年的投資金額翻了一倍不止(見表2)。

此外,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最新發佈的2019年年度工作報告顯示,「東部經濟走廊」4448.8億的引資額佔到了投資促進委員會全年引資額的59%,其中中國對泰直接投資金額高達2600億泰銖,首次超過日本(630億泰銖)成為最大的投資來源國。

 

▲ 表1 2015—2019年中國企業向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申請&通過的項目和投資金額
(數據來源: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

中國企業在泰國進行投資的部門涉及農業和農產品、金屬製品和機械、電器和電子產品、化學製品和紙以及服務業等,其中對金屬製品和機械部門的投資數是最大的(圖2)。由圖2、圖3可知,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的部門數量大體上呈上升趨勢。

其中,金屬製品和機械、輕工業和紡織產業、電器和電子產品三個部門呈現良好的增長趨勢;礦物和瓷器、電器和電子產品部門增長較為平穩;服務業雖然在17、18和19年投資數量有所下降,但仍是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的主要部門。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泰國投資的部門大多為傳統行業,而科技和創新部門的投資幾乎為零。

 

▲ 圖1 2015-2019年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的部門(數據來源: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

 

▲ 圖2 2015-2019年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的部門數量(單位:個)(數據來源: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

(二)中國企業在泰投資的契機

1、地緣位置相近

泰國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老撾、緬甸、馬來西亞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西和西北與緬甸接壤,東北與老撾交界,東南與柬埔寨為鄰,疆域沿克拉地峽向南延伸至馬來半島,與馬來西亞相接,狹窄部分居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

泰國與中國在地理上位置相近,因此自古以來就與中國保持着密切的經濟和人文交流。《真臘風土記》(元)記載,真臘(今柬埔寨)西邊的鄰邦為「暹羅」,這是中國史籍中首次使用「暹羅」稱呼泰國。古代中國與暹羅的主要貿易往來方式是通過海上,唐代的「廣州通海夷道」自廣州和泉州出發途徑真臘(公元6世紀至13世紀期間今泰國位置系真臘王國吳哥王朝統治)。

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唐代中國東南沿海的「廣州通海夷道」通往東南亞、印度洋北部諸國、紅海沿岸、東北非和波斯灣,系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這條通道向外輸出絲綢、瓷器、茶葉和銅鐵器四大宗;輸入香料、花草等奇珍異寶。暹羅在明代也是南海絲路的必經之路。

2、雙邊政策支持

自2013年中國正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泰兩國積極呼應,簽署了一系列「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和備忘錄。

  • 2014年12月,李克強在曼谷會見泰國總理巴育。會見后,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

  • 2013年10月,兩國政府發表《中泰關係發展遠景規劃》;

  • 2017年9月,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

  • 2019年11月,兩國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聯合新聞聲明》。

這為中泰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奠定堅實的政策基礎。

3、快速增長的經濟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泰國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里從低收入國家轉變為中高收入國家,成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印度尼西亞。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泰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不斷增長,且在2000年前後,經濟增長速度開始加快,在2013年到2018年的五年期間內年增長率穩定在3-4%左右(見圖3)。儘管最近2019年和2020年GDP增速放緩,但泰國仍顯示出相當大的經濟彈性,並在未來幾年中表現出強勁的前景。

 

▲ 圖3 1970-2020年泰國GDP(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4、便利的投資環境

在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勞動力的共同驅使下,泰國一直是最受歡迎的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之一。對於投資者來說,泰國具有多項優勢,尤其是其發達的基礎設施、多個部門的熟練勞動力、支持投資的官方政策以及強大的出口行業。

根據世界銀行發佈的「Doing Business 2020」,泰國在高增長的東南亞國家中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商業環境,經商便利指數在該地區排名第三(在190個經濟體中排名21)。目前,泰國還是七項多邊貿易協定和六項雙邊貿易協定的締約國(見表2)。

 

▲ 表2 泰國簽署的貿易協議

5、優惠的投資政策

在大部分情況下,外國企業在多部門中的單個企業不能擁有超過49%的股份;而在泰國,大多數部門的外資可以成為例外,這主要由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批准。

並且,泰國於2015年推出了五個經濟特區試點,這些區域內投資的企業可以享受泰國投資委員會的一系列不同優惠政策,例如豁免八年企業所得稅(CIT)、五年內企業所得稅再降低50%、對產品生產中使用的原材料免征進口稅、減免機械進口稅等。

此外,泰國政府對「東部經濟走廊計劃」指定的開發區進行投資的外國企業,提供了更優惠的政策,包括企業所得稅免稅期最長為15年、對用於出口產品和用於研發的產品的機械、原材料和基本材料免征進口稅、簡化簽證和工作許可證以及對目標行業的研發、創新或人力資源開發進行投資的財政激勵措施等等。

(三)中國企業在泰投資的劣勢條件

儘管泰國的投資條件優渥且投資取得了一定的規模和成效,但對於中國企業來說,仍然存在相當的挑戰。

首先,泰國的政治環境較為動蕩。

這是中國企業在泰國進行跨國投資時無法避免的問題。因為一國的政治平穩與否不僅對國內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外來企業在當地的投資收益乃至成敗都是非常關鍵的。

泰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之一,其政治勢力分為王室、軍隊、政府三個部分。但三權分立並未使泰國政局趨於穩定,自1997年金融危機以來,泰國已經更換了7任總理。今年,泰國還發生了由數以萬計的泰國年輕示威者所掀起的示威行動,向軍方出身的總理巴育施加壓力,敦促泰國軍方退出政壇。

政權的頻繁更迭導致政策的不連貫性,間接地影響中國企業在泰國的投資環境。此外,與政治動蕩相伴的是社會動蕩,這也會一定程度上「勸退」中國企業。

其次,泰國政府對外國企業的限制性法令。

為了保護本土產業和勞動力,泰國政府嚴禁在水稻種植、製鹽、畜牧業和林業等關係到泰國基本民生和自然資源或環境的部門引進外資,同時禁止在泰國投資的中國企業雇傭中國人,而必須按其規定雇傭泰國當地人、緬甸勞動力或者山裡人,以促進泰國的就業。

這導致中國企業不僅在一些部門不能與泰國企業公平競爭,而且在生產經營中會遭遇不少的用工問題。

最後,中泰兩國存在明顯的文化差異。

這種文化差異除了體現在日常的語言溝通中,還體現在企業的經營理念、制度建設和勞動規定等方面,因而會出現一個企業中中國和泰國職工對管理制度和決策方案的理解不同、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的現象,容易導致執行不力。隨着投資規模不斷擴大,這種文化差異帶來的衝突也隨之升級。

 

中國企業在泰投資對中泰關係的影響

周方冶認為,如果將中國東南沿海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馬六甲困境必然會成為發展瓶頸。因此中國有必要以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為抓手,將中南半島西岸建設成為中國面向印度洋的出海口,從而不必再經馬六甲海峽就能直入印度洋,泰國則是中國在此的一個關鍵突破口。從一定意義上說,泰國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國家。

「一帶一路」倡議對於泰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雖然「一帶一路」倡議仍處於實施初期,但它將對泰國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包括公路、鐵路和海洋技術、能源、信息技術,以及運輸和物流等領域,這能夠為泰國帶來大量商業機會。對於泰國來說,參与「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好處體現但不僅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70多個國家共同加入的大型項目,而泰國作為其中一方,為其作為東南亞的投資中心參与這些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將增強泰國的外部經濟影響力;

其次,有利於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計劃的實施。「東部經濟走廊」是泰國政府這幾年來力推的大型項目,同時是「泰國20年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該計劃目的在於對以汽車零部件等傳統製造業聞名的泰國部分地區,完善基礎設施並進行先進產業建設,來自中國的投資可以協助泰國完成這項計劃;

最後,克拉地峽運河(Kra Isthmus Canal)的開通。克拉地峽連接泰國灣和印度洋的安達曼海。若克拉地峽運河開通成功,它將縮短1200公里的「海上絲綢之路」,為穿越馬六甲海峽提供替代方案,一定程度上降低新加坡的影響力,而泰國則會成為該地區的交通樞紐,這不僅能夠為泰國帶來不菲的經濟收入,拉動泰國國民經濟增長,還能夠提升泰國在地區及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因此,泰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其效益是極為可觀的。

 

來源:中國一帶一路官網于海國圖智研究院 ,作者海國圖智001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